「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2022決賽日 實踐中學生創科思維

實踐中學生創科思維 全面扶助弱勢社群疫後復甦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2022決賽日已於上週六(10月15日) 假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大禮堂順利完成。

「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2022」 秉承計劃目標,以「未來技能」、「身心健康」及新加入的「綠色生活」為比賽主題。希望透過啟發同學們在創科領域方面的創意,協助不同社群發展專業技能及軟技能,提高就業能力並促進身心健康,努力建立更和諧共融社區及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所有成功晉級決賽的隊伍都會分別獲得港幣5,000元資助,並獲配對專業的業界導師指導,從而支持他們提升及進一步實踐作品理念。

20隊由中學生組成的創科決賽隊伍攜同經過改良的創科作品進行最終匯報,由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諮詢委員會秘書招智輝先生、MakerBay Foundation執行董事陳思朗先生、義遊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鄧緯榮先生、創新科技獎學金得獎者趙均皓先生及創新科技獎學金得獎者方惠廷先生擔任大會裁判,選出最後五隊獲勝隊伍。

五位評判都認為,今年20個參賽作品的水準都非常高,學生的創意以及對創新科技的認知,基本上超出他們預期,十分欣賞學生們的創意,而更重要是,將創意套用於日常生活中,切實地滿足社區的需要。入圍的作品會於11月底的「滙豐香港社區節2022」中展示,與更多人分享。

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諮詢委員會秘書招智輝先生表示:「『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已舉行第四年,並成為滙豐社區夥伴計劃的重點項目,今年的參與率亦相對最高。很多學校每年均參與計劃,已成為『滙豐社區夥伴計劃』及『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的忠實擁躉。短短四年間,不但參與的學校持續上升,而且,參賽的題目亦愈多愈多元化,由協助傷健人士出外活動、提升認知障礙學童的學習興趣,以至幫助失明人士使用『安心出行』等等。至今,「社區創科編程馬拉松」已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出色的中學生 STEM 創意比賽。」

招智輝先生補充:「我們希望鼓勵年輕人積極關心及貢獻自己的社區。『滙豐社區夥伴計劃』透過地區的活動,促進以地區為本的社區活動,達致社會共融。滙豐和社聯透過加強與相關團體的合作,回應各區的社會需要。而滙豐銀行慈善基金一直致力支持創新及STEM科目。今天學生的作品更加顯示香港人才輩出,於創新科技發展並不落後於其他城市。我們期望透過各個贊助項目保留及栽培本地人才。」

此外,滙豐透過六個旗艦獎學金包括「滙豐海外獎學金」、「滙豐香港獎學金」、「創新科技獎學金」、「滙豐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 以及「滙豐職業教育獎學金」,培育本地人士,包括創新科技的專才。多年來,滙豐投入超過2.52億港元於各獎學金計劃

決賽隊伍精選介紹

綠惜智多分》-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應用程式有一系列的校園環保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便能以無線射頻技術「拍咭儲獎分」,提升環保意識。

參賽同學:「我們覺得學校內的環保氣氛低迷,回收箱通常都是空的、有同學會將垃圾放入班房的廢紙回收箱、更會出現有同學穿着冷外套而其他同學繼續把將課室的空調溫度調低等情況。因此我們做了很多資料蒐集去發掘問題源頭,發覺環保教育原來在香港已經推行了超過二十年,但在社會中仍未普及。就如今天匯報時在現場的調查可見,其實學生即使正在接受環保教育但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覺得環保已經融入自己生活裡。一些學術研究指出失敗的成因是環保不方便亦缺乏獎勵,而環保教育活動大多是以『散件形式』進行,無法令學生養成習慣。因此,我們創作了「綠惜智多分」這個項目,讓令環保變得更方便更簡單,配合獎勵計劃鼓勵同學恆常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以養成習慣。希望同學們在離校後仍會繼續綠色生活,並影響身邊的人,推動整個社會的環保氣氛。」

《疫能自強》- 德望學校

結合人工智能(AI)、擴增(AR)及虛擬實境(VR),並配合場景道具,為有特殊需要人士 (如智力、肢體殘障學童或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長者) 建造靈活真實的模擬實境訓練,讓他們克服生活困難,融入社會。

參賽同學:「作品以一個半虛擬形式的方式,結合應用程式及模型,讓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及長者可以透過系統學習各種日常生活技能。作品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弱能兒童, 由於他們有智力的缺陷,一些日常簡單技能例如外出乘搭小巴、購買食物等,對他們而言都是大挑戰。在疫情之前,社福機構會提供有需要人士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 但鑒於疫情的影響下,不少提供服務的社福機構關閉或暫停服務,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提供簡單的應用程式給模型,讓有需要的人士能打破場景限制, 輕鬆在家中學習。」

隊伍中的宋同學去年亦有參加比賽,作品主要為少數族裔提供協助,今年再次參賽,吸取去年經驗的她,希望作品為更多有需要的族群提供到服務。

《I · HELP》-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協助視障人士解決日常生活所需的智能軟件。

參賽同學:「因為現時香港對於視障人士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科技協助並非太友善 (user friendly),我們嘗試尋找盲人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問題。例如日常經常需要使用的『安心出行』其實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方便。我們策劃的項目是通過使用手機掃描,在App程式中可以識別3米內的物品,並且有聲音指示目標物品的位置和距離。我們也找了盲人朋友使用,大家的反饋都覺得很方便,在不需要旁人的協助下都可以自行且準確地尋找到目標物品。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得到更多機構的支持,簡化使用過程,從而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女生必經之路》- 荔景天主教中學

「女生必經之路」利用A.I. 分析女生的月經,並於雲端整合數據,除有助於早發現身體問題和有助醫生了解病人平日的狀況。

參賽同學:「今年是我們第二年參加此項比賽,通過上年的比賽經驗,我們今年參考了更多專業人士及公眾的意見,希望能夠令『月經』不再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女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幫助。我們也希望能通過在學校舉辦講座,令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項目,從而幫助更多的女生。通過參加比賽也令我們對生物學及計算機科學等科目更有興趣,希望未來也可以升讀相關的科目。我們未來也會繼續參加更多的比賽,累積經驗,並且獲得專利權。」

《升級廚餘大師》 Food waste up-cycler – 迦密柏雨中學

一種可高速消耗食物垃圾的昆蟲Black Soldier Flies來減輕香港都是食物垃圾負擔。

參賽同學:「根據我們的數據顯示,香港每日需要處理大量垃圾,當中約3,255公噸 (30%)為廚餘, 升級廚餘大師是一個以可持續循環經濟模式,由社區出發的廚餘處理項目。利用『昆蟲Black Soldier Flies黑水虻』低成本處理廚餘,項目本身不但可以減低每日運送廚餘的運送成本及碳排放,增加經濟效益,另外黑水虻的幼蟲及成蟲,是值得開發的資源昆蟲和環境有益昆蟲,根據聯合國FAO推出《可食用昆蟲報告》亦可以轉化為替代飼料蛋白的應用。」

 深水耆跡 (Go-Goal-Po) – 英華女學校

一個通過鼓勵老年人多走路和多運動來改善他們的體格,有助於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並提高他們的自尊心的社區項目。

參賽同學:「項目概念由深水埗社區出發,利用科技協助社區長者重拾活力。我們「深水耆跡」的終端機計劃設置於多個社區熱點及社區中心,鼓勵  「隱老」可以在社區多走路和多運動。我們亦會與不同社區 NGO (非牟利機構) 合作,向他們服務的長者,推廣 「深水耆跡」。

另外,我們會加入積分獎勵計劃,鼓勵長者參與活動,賺取印花,印花累積到一個數目之後亦可以換取福袋,生活必需品例如米或者麵食等等。我們最終目的希望長者使用「深水耆跡」成為長者界的一個新潮流,每位長者多運動並提高他們的自尊心!」

20隊決賽隊伍名單及參賽項目簡介:https://bit.ly/3VaveVV

發表迴響